心连心网站致力于成为日中交流桥梁,
促进两国青少年共创未来。

JAPAN FOUNDATION 国際交流基金[心連心]

日中年轻人共创未来

活动报告

济南中日交流之窗举办“日企所需人才”主题介绍活动

2019年11月23日(土)

       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五楼济南中日交流之窗举办了“日企所需人才”主题介绍活动。桑乐矢崎(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河村公成副总经理和助理张潇文女士作为主讲人,为大家介绍了在华日企所需要的人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济南交流之窗教师负责人崔颖博士、外教福迫加那博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教山形邦夫老师、济南大学外教护城惠昭老师、来自苏丹的留学生毛汉纳、来自日本的留学生高藤花凛以及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学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热情的开场白之后,河村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矢崎集团的总体情况。矢崎集团的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桑乐矢崎(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矢崎集团和桑乐集团在山东成立的合资公司。截止到2018年6月,矢崎集团在全球的46个国家拥有167个法人,成立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共596个据点,员工数共计约30万人。矢崎集团在中国的员工数超过3万人,其中日本籍员工约为200人。矢崎集团的口号是“与世界同步的企业”“为社会贡献的企业”,这也是矢崎集团所有员工的共同目标。丰田、本田等著名汽车品牌均为矢崎集团的客户,据介绍,单在济南城区,每5台车当中就有1台使用了矢崎集团生产的电线。桑乐矢崎作为合资公司,其业务除了电线的生产之外,还包括太阳能机器、燃气仪表、出租车仪表的生产和销售等等;而在日本,矢崎集团的业务范围还包含了养老院经营、农业事业、废品再利用事业等。矢崎集团的在华企业大部分都为独资公司,而合资公司除了位于济南的桑乐矢崎(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外,还有位于重庆市、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合资公司。

       接下来,河村先生分别从学生的企业选择、日企的商务环境、中日员工在劳动意识与行动意识上的差异等几个大的方面,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日企在中国所需求人才要求。他指出:作为学生,在毕业时会面临升学还是就业的问题;而语言类的学生当中不少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便会进一步面临着是否要回国就业的问题。从日语专业的角度来讲,如果毕业之后想要进入日本在华的独资企业,最为重要的除日语语言能力外,英语证书和实际运用能力也非常重要。但仅仅有语言能力和工作技能显然是不够的,进入日企之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具有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并且将这种认同感反映在工作上,不能太多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而是要有归属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着企业的水平与形象。

       由于河村先生是桑乐矢崎(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唯一的一位日本员工,故而对于他来说,商务环境本身便具有异国他乡之感,业务交流时产生的文化碰撞更是数不胜数。而当学生进入日资企业之后,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状况,这时就需要进行劳动意识与行动意识方面的调整。在劳动意识方面,要热爱自己的公司、重视团队合作、责任心强、遵守与同事和客户之间的约定等等。而在行动意识方面,重视商务礼仪、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和自我反省、多多与同事间进行沟通汇报等等。而贯穿于劳动意识与行动意识当中的,是日本员工与中国员工思维方式不同的问题。进入日企之后,不仅要重视效率与结果,更要勤于逻辑思考、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不断地在工作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使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他寄语学生,可以从现在做起,多多接触日本的文化、寻找与日本人交流的机会,同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商务礼仪意识,为将来进入日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后,张潇文女士为参加者们介绍了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翔实具体地说明了在日企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兼具留徳、留日经验的张女士在进入日企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中国员工的讲话和行动都很迅速,这体现了重视效率的作风,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失误的发生。因此,重视逻辑思维、情景模拟和职业培训的日企文化,是值得许多中国员工和国内企业借鉴的。同时张女士亦对在场的学生们说道: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语言能力固然重要,但同样需要重视的是人脉的积累,要积极地从周围的人身上汲取经验教训,找出自身的不足,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短短2个小时的讲座,使在场的同学们受益良多。迄今为止,中日交流之窗所举行的活动大多是以日本文化为中心,而像本次活动这样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所带来的知识分享则尤为难得,使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一课。希望今后也能够邀请到更多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讲座与经验分享。

                            

大家都在看

  • 国際交流基金 JAPAN FOUNDATION
  • 通过《艾琳》学日语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微博]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