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告
“饮食的国际化”主题介绍活动
2021年5月29号(周六)
5月29日上午,济南中日交流之窗依托腾讯会议,线上举办了“饮食的国际化”主题交流活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外教石田曜博士担任主讲人,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崔颖博士以及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90多名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石田曜老师从寿司、拉面以及和牛三个事物导入,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寿司里的配料有的来自美国,拉面的包装上印有中国风格的建筑物,和牛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逐渐成为价格昂贵的食物。从这三个事例出发,引出“饮食的国际化”主题。基于此主题,石田曜老师从标准化和本土化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标准化有节约成本、树立品牌形象、投资回报较快、规格统一等优点,本土化有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各种变化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当地法人代表的自主性和促进人才培养等优点。
接下来石田曜老师以麦当劳和牛肉盖饭为例,介绍了饮食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表现。麦当劳在100多个国家都设有店铺,点餐以及店铺设计等大同小异,但不同国家的人对麦当劳的印象却不一样。美国人觉得它是很普通、很便宜、不需要给小费的快餐,中国人觉得它是非常受年轻人和小朋友欢迎的快餐店,印度人觉得它是高级时尚的、适合周末全家人一起去的餐厅。同时,麦当劳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提供不同的菜单。牛肉盖饭以吉野家为例进行了相关介绍。吉野家是从明治时代向在河岸边工作的人们贩卖牛肉盖饭开始的,战后1960年代迅速增加,1977年全国超过100家店。在本土化方面,吉野家在不同的地区也提供了不同的菜单,例如:菲律宾的炸虾盖饭,泰国的鸡肉盖饭和蔬菜盖饭,新加坡的炸鲑鱼盖饭,中国的炸猪排盖饭等。
随后石田老师以吉野家的店铺设计和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乌龙茶为例,重点介绍了饮食本土化的重要性。首先是吉野家的店铺设计,日本的吉野家的柜台是在中间的,客人围着柜台坐,这种设计一是考虑到即使是一人来就餐也不会感到尴尬;二是店员可以立刻注意到来了新的客人;三是店员可以最短距离的从柜台内将饭菜送到客人面前。但这种设计在中国和美国都没有被采用,而是换成了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设计,例如,美国是快餐店样式的,中国是很多桌子连在一起适合一家人一起吃饭样式的。之后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乌龙茶。乌龙茶首次被日本人了解是在1895年,1970年时被认为有美容减肥等方面的功效,至1981年乌龙茶出现罐装、瓶装,实现了商业化批量生产。之后,石田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至现在的乌龙茶广告,向大家清晰地展示了日本乌龙茶本土化变迁的过程。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石田老师与同学们就炭烧烤肉、咖喱、新冠疫情下的日本餐馆等问题进行了热切地交流和讨论。通过此次饮食的国际化的交流会,使同学们对饮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到很多。
供稿人: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