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网站致力于成为日中交流桥梁,
促进两国青少年共创未来。

JAPAN FOUNDATION 国際交流基金[心連心]

日中年轻人共创未来

活动报告

畅游动漫之旅,享受文化盛宴

2016年11月2日(周三)

      11月2日下午,由广州中日文化交流之窗及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联合主办了一场以“《西游记》改编的中日动漫交涉史”为题的文化讲座。日语界著名学者秦刚教授与热爱动漫文化的我院学子及外校的师生齐聚外院210室,共同感受中日动漫文化的魅力。

      秦刚老师是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语研究中心的教授,同时也是日本国际芥川龙之介学会中国分会会长。本次演讲的题目为“《西游记》改编的中日动漫交涉史”,秦刚教授从《西游记》的动漫改编切入,用生动的影像资料向同学们讲授了《西游记》在日本的地位、影响以及至今的发展状况,同时他还讲述了中国动漫的历史以及在动漫创作方面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西游记》在日本深受大众喜爱,多次改版再编,连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也被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吸引,创作出了「僕の孫悟空」等漫画。此外,秦刚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迪斯尼公司在技术层面上带给中日两国动漫事业的影响。动漫研究属于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秦教授也是宫崎骏动漫研究的国内第一人。这次,他围绕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孙悟空”,探讨其被改编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当时的历史及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剖析以动漫为载体的各国文化交涉的历史和相互影响。这种“小题大作”的研究视点使同学们重新认识到了治学应有的态度与创新的方法,深受启发。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上,秦教授针对“何谓经典?经典的判断是什么?”这一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经典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它需要特定的历史背景的支撑。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他举例说到文革后期“反四人帮”运动盛行,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当时出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影像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热烈讨论中国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在这时期就出现了《真假孙悟空》等迎合大众口味的经典佳作。因此,经典的判断需要我们置身于特定的条件之下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秦刚教授活泼的语言,精彩的演讲内容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中日动漫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使我们领略了真正的治学之道。

撰稿人:李颖琳

大家都在看

  • 国際交流基金 JAPAN FOUNDATION
  • 通过《艾琳》学日语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微博]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