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告
第二届“山东与日本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2017年3月18日(周六)
3月18日第二届“山东与日本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五楼济南中日交流之窗隆重举行。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两位来自日本的著名文艺评论家—筑波大学名誉教授黑古一夫先生、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桥敏夫先生。我校社科处高景海副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金鹏副书记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词。黑古一夫教授、高桥敏夫教授、我校日语系李光贞教授先后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来自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日本明治大学、枣庄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我校社科处、外国语学院、山东省日本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山东分会、济南中日交流之窗协办。研讨会由山东师范大学日语系教师崔颖博士主持。
高景海副处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来我校参加此次学术活动的各位专家及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的同时,谈及山东省与日本文学的深厚渊源,表示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寄予厚望。黑古一夫先生在致辞中,对李光贞教授在山东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能借此次研讨会加强山东地区日本文学研究界与日本文学研究界的交流。金鹏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外国语学院院愿意提供一切力量支持学术交流活动。在主旨演讲阶段,黑古一夫先生首先以“《正午的热情》与《分队长手记》在日本战争文学史中的定位”为主题进行演讲;高桥敏夫教授则以“无产阶级文学左翼史中的《武装的街巷》”为主题,对《武装的街巷》进行了深刻的文本解读,从小说的开头部分入手,指出其中深刻的象征意义:独轮车的行走是需要由个体的力量,而独轮车上的帆则有“希望之帆”之隐喻,提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已经有日本人对中日两国间的不平等关系感到不快”的观点。李光贞教授则以“日本近代文学中山东记忆的历史透视”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她指出《武装的街巷》、《台儿庄》、《正午的热情》三部日本作家创作的与山东有关的小说,在反映我省当时的历史地理、当时日本出兵山东的性质、反映当时中日两国间的战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三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在下午进行的会议中,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侯冬梅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的侯天依、华东师范大学陈婷婷、日本明治大学吴惠升、山东师范大学周天宇等代表先后选读论文,来自各高校的相关研究领域的代表也相继宣读了相关研究论文。黑古一夫先生对发表论文进行了点评。
此次研讨会,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加强山东地区日本文学研究界与日本文学研究界的的交流,有利于推动我省的山东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也有助于研究者重新审视研究课题的角度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