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参与者访谈 采访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参加者询问交流会的感受
Vol.80 “中日交流之窗”代表大学生采访——后篇——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中国的一些少有机会获得日本最新资讯或与日本人交流的地方城市,面向青少年群体开设了促进对日理解和交流的“中日交流之窗”。在“中日交流之窗”,不仅可以获得了解日本最新资讯(杂志、书籍和影像资料等)的机会,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日中交流活动。
2025年2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中日交流之窗”的学生赴日参加了“学生代表访日进修”活动。此次,我们便请来自中国各中日交流之窗的10名代表学生讲述了他们对日本、日中交流以及中日交流之窗活动的看法。接下来为大家奉上本次采访的后篇。
参加“中日交流之窗”的契机
——接下来我想采访一下有关“中日交流之窗”的内容。请介绍一下自己参加中日交流之窗的契机、理由以及迄今为止最为难忘的活动。
金文杰同学(昆明): 我上大学之后,师兄姐们在说明会上介绍了中日交流之窗的各种活动。我觉得这不仅可以学到日本相关知识,活动本身似乎也很有趣,于是就报了名。
庞樱同学(桂林): 我是因为师兄姐推荐说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而参加的,中日交流之窗会举办各种活动,可以学习和理解日本文化并与日本学生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有吸引力。实际上,我还在活动中结识了日本的朋友。
崔伊蓝同学(广州): 我上大一时参加了中日交流之窗的活动,很喜欢师兄姐们的亲切友善和温馨的气氛,于是就参加了。最愉快的活动是“粤谈东瀛(互相讲述广东和日本)”。在这场旨在促进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的活动中,日本学生讲述了他们对广州的印象,从广州赴日留学的学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等。
陈昕瑶同学(呼和浩特): 我加入中日交流之窗是因为大学的迎新晚会。当时大家一起玩了游戏等,气氛非常融洽愉快。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每周都会举行1次日语角活动。每次活动都会有10人左右参加,大家一起讨论各种话题。
李瑶同学(厦门): 我参加中日交流之窗是因为我觉得能帮助我学习日本文化并提高日语水平。我最为难忘的是之前一次规模特别盛大的中日文化节,参加者约有300人。我们介绍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还举办了日本庙会文化之一的“捞金鱼”体验活动。
公保吉同学(西宁):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1月举办的日本糕点制作体验活动。有60人左右参加,大家制作了日式3色团子和蛋糕。那是我第一次吃日式糕点,非常美味。跟参加者们的交流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姚逸亭同学(哈尔滨): 哈尔滨中日交流之窗在春天举办了茶会,学习了抹茶的做法。味道有些苦,所以是配糕点喝的。喝之前要先转动茶碗这点让我至今难忘。
王彦凯同学(杭州): 我比较难忘的是今年10月的小小说创作讲座。活动中跟田丸雅智老师学到了小小说的创作方法。虽然是第一次用日语写小小说,但大家在现场互相发表了作品,非常有趣。

各自所在“中日交流之窗”的现状
——“中日交流之窗”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家能介绍一下在组织管理这些活动时重视的方面或者遇到的难题吗?
庞樱同学(桂林): 活动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吸引大家的兴趣,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为此,除了日语讲座,我们也策划了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比如说表演比赛和公园赏花等。这些活动都很圆满!最难的是确定主题,所以不仅是中日交流之窗的成员,我们也借助日语系学生的智慧来构思了创意。
李学峰同学(延边): 延边中日交流之窗面临的课题是活动规模比不上其他中日交流之窗。参加人数少,每年都是类似的活动,缺乏创新。再就是在举办食物相关活动时,很多食材都是中国所没有的。章鱼烧的锅具等烹饪用品不足也是一大难题。
陈昕瑶同学(呼和浩特): 最难的是大家的日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跟日本学生交流会有难度。我们也在跟中日交流之窗的老师商量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交流。
公保吉同学(西宁): 我希望能举办读书会这样的活动,用书本上的知识举行趣味竞答,或者让大家分享读后感。我感觉很多人虽然对日本的书很感兴趣,但却不理解其内容。无论如何,我认为举办能吸引参加者的活动最为重要。
姚逸亭同学(哈尔滨): 不能只局限于大家熟知的文化,更要互相分享各类文化和传统并讲解这些风俗背后的由来,这种积累非常重要。比起活动本身,文化交流更为重要。跟日本人交流时,一开始可能会有些拘谨尴尬,但我希望兴趣相投的人能逐渐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未来活动展望
——大家打算如何在今后的“中日交流之窗”的活动中发挥这次的日本进修经验呢?
王彦凯同学(杭州): 我打算回国后把这次的进修经历分享给中日交流之窗的其他成员。希望能把真实的日本社会现状告诉没到过日本的同学。
李学峰同学(延边): 经过这次的进修,我打算进一步认真构思今后的中日交流之窗活动。例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日常生活的礼仪、便利店店员的说话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等。
金文杰同学(昆明): 我了解到了其他中日交流之窗的各种活动,会在今后的昆明中日交流之窗活动中加以参考。
季晓琳同学(济南): 回到济南后,我会通过中日交流之窗分享这次进修的见闻经历。要是能提高师弟妹们对活动的兴趣,那就太好啦。
姚逸亭同学(哈尔滨): 我去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晴空塔和浅草寺等地进行参观旅行,回去后会把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形告诉中日交流之窗的成员们。我在进修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灵感,今后会在活动中加以发挥。
【采访后记】
听完大家对各地中日交流之窗的讲述,我感觉很多同学都已经想到了新的活动点子,还有同学为“中日交流之窗”的未来制定了更加具体的目标。衷心期望他们能以这次进修以及“中日交流之窗”的活动经验为食粮,在各种领域为日中交流发挥力量。
采访、撰稿:铃木香织 采访日: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