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访谈
Interview 从中国来日本留学,在困惑中成长着的学生们 透过镜片照出他们正在追逐未来的样子
第一次接收留学生
林泽宇同学在上海出生长大。在中国,曾在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学习日语。来日本后,住在寄宿家庭,就读于千叶市立稻毛高中。
林泽宇同学寄宿的家庭是独家独院的房子,很高雅,在大门前种有一棵枝垂樱。记者一边欣赏着开始变绿发芽的春天的庭院,一边听寄宿家庭的大河原畅彦/幸子夫妇,讲述小林“家人”的故事。
第一次接收留学生
“这是小泽自己写的。我觉得她写得很好”
稻毛高中的PTA会报杂志“育友”发表了林泽宇同学的日语专栏,大河原畅彦先生把杂志放在桌上翻开。大河原家叫小林“泽”或“小泽”。
专栏所写的是小林去福岛参加英语集训的体验,在短短的文章中很好地总结了日中英三国的不同之处。以前,通过畅彦先生的推荐,小林还曾经向朝日新闻投稿,并被刊登在报纸上。
小林喜欢文学,经常读日语的诗。记者对她说“你很有文采呢”,她就会回答“我是女诗人”。畅彦先生和妻子幸子女士开怀大笑。
对于两位长者来说,小林是他们第一个“孩子”。提供家庭住宿,这也是第一次体验。“退休后,我们很希望身边有人陪”这样开着玩笑的畅彦先生,退休前在一家日美合营公司工作。
“以前自己总是把视点放在欧美。现在我也很想学习关于亚洲,中国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接收中国高中生来家里寄宿。
比日本人还注重礼节的16岁女生
最初,他们担心会有“文化差异”,心里有一些不安。但“小泽”虽然才16岁,却很注重礼节,很懂事。和他们住在一起完全没有感觉不融洽,相反倒是相处得很合拍。
“在这背后,小泽大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畅彦先生虽然很担心,但小林本人却说“最初虽然有些紧张,但后来就没事了”,小林看似非常自如。
实际上,小林在上海的父母,是在日本相识结婚的日本通。小林尤其在礼节方面受到熏陶。因此,小林拖了鞋之后总会摆放好,寒暄也毕不会少。饭后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也一定会说“我回房间了”。
幸子女士说“还有,在家里她总会考虑我的意向,让我很感动”。在上海,丈夫对妻子言听计从的家庭很多。小林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所以,她很自然地学到了确保家庭和睦的方法”
幸子女士的话,又让大家大笑不止。
“父亲”吹竖笛“女儿”拉大提琴,俩人合奏中国民谣
幸子女士,虽然工作极为繁忙,但每天早上,都会为小林准备便当。还有,小林犹豫着选择课外活动的时候,小林一说对管弦乐队部有兴趣,幸子女士立刻说“家里有大提琴哦”。在大河原家,畅彦先生吹竖笛,幸子女士拉大提琴。
于是,小林毅然开始学习了大提琴。每天课外活动都会练习到很晚,小林进步非常快。2015年1月,千叶县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演奏会中,稻毛高中出场的时候,小林也随之登上了大舞台。
在家里畅彦先生吹竖笛,小林拉大提琴,曾经合奏过中国民谣“茉莉花”。
畅彦先生的相机里,记录着很多小林到来之后的“家庭照片”。把这些照片集中在1本相册中仔细翻看,最初有些紧张的小林的表情,很快就变得温和,每天快乐的样子生动地跃然纸上。
来自大陆之鸟的栖息之树
理解“文化差异”的秘诀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畅彦先生小声回答“大概是相互之间的好奇心吧”。他自己也在学习中文。
“我对小泽说中文,她总是听不懂”他一边苦笑一边说着自己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能吹着竖笛去中国旅行”。
另一方面,记者问小林在日本的生活如何,她立刻回答“每天都过得很快乐!”。虽然上学高峰的拥挤很辛苦,日语中暧昧的表达也曾让她很困惑,但在学校第二外语有中文,有很多学中文的朋友都会来和她聊天。课外活动周六也有活动,极为繁忙,但她通过科外活动交到的朋友也是无可替代的。
小林说道“我将来的梦想是成为中日两国的友好桥梁”。她眼下的目标是,能够入选国际交流基金会与国际教育振兴会共同主办的外国人日语演讲比赛。为此必须写演讲稿,可内容还没有决定。畅彦先生选择默默地关注她,他说“小泽一定没问题的”。刚来日本,小林仅用了3个月就闯过了日语能力考试(JLPT)N1的难关,她勇于挑战的精神备受家长的好评。
畅彦先生告诉记者说“我们家就像是为来自大陆的鸟准备了栖息之树”。
“小泽的将来有很多可能性,在她今后的人生中,如果我们能成为她的美好回忆就最好了”
来自大陆的“小鸟”在此略作休息,总有一天会展开她强有力的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
采/致:田中 奈美 采访日: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