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网站致力于成为日中交流桥梁,
促进两国青少年共创未来。

JAPAN FOUNDATION 国際交流基金[心連心]

日中年轻人共创未来

参与者访谈

Interview 采访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参加者询问交流会的感受

第2回北京交流会,心连心毕业生10人前来参加

开心聚首,话题不断


ZOOM出身成都的邓稚雄(左)和奉煜坤。久违的相聚话题不断。

  2017年3月4日,“心连心:邀请中国高中生长期访日事业”(以下简称“心连心项目”)第二回毕业生交流会在北京举办。去年,心连心项目迎来了第10周年,第11届学生目前正在日本留学。当天,第二届学生中的林晓慧、王琢、续昕宇,第三届学生中的印琪,第六届学生中的卢雨聪、米淳华、邓稚雄,第七届学生中的王丹妮、奉煜坤,还有第十届学生刘雅轩共10名毕业生前来参加了交流会。第二届、第三届的毕业生们已经踏入了社会,第六届、第七届的毕业生们正在读大学,而第十届同学的刘雅轩为高考做准备。

  陆续前来的毕业生们再次见到当年同届的学生和带队老师(留学时曾照顾过学生们的日中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时非常开心。大家围绕着圆形餐桌只顾着聊天,连桌上的菜肴都忘了动筷。

  席间,我注意到正坐在一起亲密交谈的两个男生。两人是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市同一所高中,前后相差一年留学日本的第六届学生邓稚雄和第七届学生奉煜坤。据说当时两人都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而已。虽然两人都在北京上大学,目前却仍然“因为学业繁重而无法常聚”,即便如此,仍然可以看出两人因出身同一座城市而更加亲密的状态。

“1年时间所学的内容不止语言一门”


ZOOM日中交流中心后井隆伸工作人员(右3)被学生们围绕着。在学生中很有人气的“后井老师”曾负责照顾第四届~第八届学生的留学生活。

  小邓是一个爱笑开朗的男孩,无论在说话方式上还是在动作上都神似日本人气艺人——Ryuchell。

  小邓在参加心连心项目时留学于长崎日本大学高等学校(长崎县谏早市),目前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管理学专业研究野生动物。在大学里,小邓每学期都会有几周时间在山区或者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这个学期据说要远征去到西藏进行考察。“我从小就喜欢动物,最喜欢长颈鹿。在大学里研究的雪豹我现在也很感兴趣,啊,还有最近新闻里经常出现的穿山甲。”小邓话语间三句不离动物。小邓说自己小学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高中时的梦想是当建筑家。“我希望可以考上研究生继续研究。说不定我能实现小时候当科学家的梦想呢。”小邓目光炯炯地说道。

  “留学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吗?”问起所选专业和日本以及日语完全没有关系的小邓,小邓回答:“不不,完全不是那样的。”小邓说中学时的日语老师把日语作为一个工具教给学生,小邓学习日语也是因为同样的想法。“不过,在心连心留学期间,通过用日语交流,我接触到了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以及价值观和文化。我认为我学到的东西是超越语言的。”小邓极力主张这个观点。“比如我学到的学生对老师的礼节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对老师的态度、为他人着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好一件事情等等,这些是我在中国没有学到的。我觉得能够学到这些事情,比日语重要太多了。”听到这里,我就情不自禁地微笑。小邓身上那种让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多多少少应该也是留学日本的经历为他带来的吧,想到这里,我感到十分开心。

迎接未来,拓宽可能性


  同是成都出身的小奉,参加心连心项目时是在冈山县新见市的冈山县共生高等学校留学,目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日语专业学习。问起小奉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小奉说:“我留学的地方特别偏僻,要论偏僻程度哪里都比不上。然后,因为比较闲就想着必须要加入一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以下简称课外活动),于是就选了剑道小组。”直言直语的说话方式逗得我笑了起来。停顿了一下,小奉接着补充:“当然,想要体验日本文化也是原因之一。”机智的圆场十分可爱。

  “共生是剑道强校,总之练习又严又辛苦。让我再也不想碰了。”虽然这样说,小奉在大学里加入的仍然是剑道小组。“怎么说呢,挺怀念那时的,所以就又开始练习剑道了。”小奉微微笑着说道。

   小奉目前用facebook和LINE与日本的朋友联系。“虽然还想去日本,但是还没机会。虽然没钱,但是学业忙没时间打工。”小奉说。问起来才知道小奉目前正在一家出版日语研究书的出版社实习。“目前做的是校阅的工作,但是没有工资。周围都是研究生,我还差得很远……”小奉谦虚道。问到毕业后的梦想,小奉说:“还没想那么远。不过,我想学一个金融或者会计的双学位(取得两个学位的制度),还打算考研。”小奉应该是想要尽量多学些知识,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将来的可能性吧。我也很期待他的未来。

日本留学的收获——人生契机


ZOOM大家一起“干杯!”,第二届学生林晓慧(最右下位)2017年4月份将于东京开始新生活。

  聚餐时,有一位毕业生比其他人都要稳重,并且心思细腻对周围人无微不至。她是第二届学生林晓慧。小林是辽宁省沈阳市人,参加心连心项目时留学于爱媛县松山市的松山南高等学校。高中毕业后考进了美国纽约大学。

  小林说:“我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决定要去美国读大学。所以就想在高中阶段选择去日本也不错,于是和父母商量后决定了留学日本。”小林说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仍然没有间断美国大学的应试准备。“是自学吗?你不辛苦吗?”听到这个问题后小林回忆说:“当时我请日本的高中老师指导我的化学和物理等科目,虽然教材是用英语写的,不过我用日语和老师说明题目是什么意思。我那时还从松山坐公交车去大阪或者京都参加托福等英语考试。”

  努力得到了回报,小林考上纽约大学后读了媒体理论(媒体/文化/传播)专业,大学毕业后,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工作了3年,负责文化艺术事业。今年4月份小林又将赴庆应义塾大学读研。“工作3年后考研,也是我早就决定的人生计划。”小林说将在媒体设计研究学科专攻艺术传播和数字媒体方面的研究。小林十分坚定地说:“我认为,应用数字化手法可能会改善如今媒体机构所面临的结构等问题。”

  这样的小林很聪明也很坚强。我们问小林,在她坚定不移的人生计划中,日本留学带给她的意义是什么?“在日本时,我收获了很多契机。”小林回答。“日本艺术,也是我留学时产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为这个契机,我在纽约读书时打工做了一份和日本现代美术相关的工作,也成为我之后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工作的契机。”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小林参与策划运营了日本艺术家的画展和活动。“我被现代艺术的多样化表现所吸引。现代艺术作品好像是在记录当今时代的另类历史一样。为了将来,我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将其传播。”小林说。问起小林喜欢的艺术家时,小林先是声明“因为我以此为工作,所以立场上不能讨论个人喜好”,之后又告诉我“第一个在工作中见到的想见的艺术家是Hiraki Sawa”。

  小林说:“在日本生活的1年,比大学4年更加浓密。因为那时的自己年轻稚嫩,还没建立起和周围的距离,所以有着可以柔软吸收的一面。所有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去年夏天小林还去拜访了在松山生活时的寄宿家庭,“和妈妈一起吃了什锦烧哦”小林纯真地笑着说道。小林在日本的家人,也一定会为她的成长和活跃而感到骄傲吧。

写给10年后的自己的信


ZOOM现住北京的毕业生们集合拍纪念照片。他们在毕业后仍然在心连心的“羁绊”下紧密相连。

  交流会席间,有一个话题让小林和同为第二届学生的续昕宇讨论得很热烈,这个话题就是在心连心留学期间,学生们给10年后的自己写的“一封信”。
  据说是在当时负责引领并照顾第二届学生的日中交流中心前工作人员富坚史生先生的提案下,学生们写下了这封信。“信是日中交流中心在保管,10年后才可以看。我是在2007~2008年期间留学的,明年就可以看了!”两人说到这里时都很期待。

  “我完全不记得写了什么……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否是10年前的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呢。”虽说小林在说这句话时看起来有些不安,但高中时的那个她,对现在勇往直前的她一定会说一句“好样的!”的。

  【结束采访】
  心连心项目的第11届学生正在日本留学,据说目前为止赴日学生总人数已经达到了360 人。这次前来参加交流会的毕业生都非常成熟稳重,虽然年纪比我小,却让我始终对他们表示感叹和尊敬。每个人都在为了将来的梦想与目标,或者为了寻找自己将来的梦想与目标积极乐观地前进着。对高考心存不安的第十届学生刘雅轩,前辈们异口同声说“绝对没问题”给予了鼓励,这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希望今后,大家也可以一直珍惜这些心心相连的伙伴关系。
(采访/撰稿:天野友纪子 采访日期:2017年3月4日)

大家都在看

  • 国際交流基金 JAPAN FOUNDATION
  • アニメ・マンガの日本語 动漫日语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微博]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