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访谈
Interview 采访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参加者询问交流会的感受
武汉“3少女”的友情、成长、各自发展历程
名前
宋 礼农(Song linong) 同学
简介
宋礼农同学于1993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她在就读于武汉外国语学校时选择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在2009年9月〜2010年7月期间,曾作为“心连心:长期邀请中国高中生访日事业”第四届同学(以下简称心连心第4届生)前往静冈学园高等学校留学。高中毕业后,于2011年9月通过推荐升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深造。之后,于2015年9月进入东京的跨国咨询公司工作。
樊 雪妮(Fan Xueni) 同学
樊雪妮同学是宋同学在武汉外国语学校时的同班同学。曾同样作为心连心第4届生前往岩手县盛冈中央高等学校留学。她毕业早稻田大学商学部后,于2015年10月起成为东京一家大型监查企业法人的职员。
荘 思齐(Zhuang siqi) 同学
荘思齐同学也是宋同学在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同班同学。曾同样作为心连心第4届生前往东京学艺大学附属高等学校大泉校区留学。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科毕业后,于2015年9月考入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继续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在东京重逢
宋礼农同学已在位于东京丸之内的咨询公司工作了近半年的时间。在她独立生活的单人房中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张矮脚饭桌。简单朴素的房间里充满着新生活的气息。
宋同学是心连心第4届生,于2009年前往静冈学园高等学校留学。回国后,从武汉的高中毕业,然后考入北京的大学继续深造。之后于2015年9月作为踏上社会的新人再次来到了日本。
其实,宋同学在东京有两位“重逢”的老朋友。那就是和宋同学同为心连心第4届生的樊雪妮同学和荘思齐同学。
她们3人原本都是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到高中部攻读日语的同班同学。考大学时才分别选择了北京和东京两地,而去年秋天,3人又同时在东京就职或升学,在同一座城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初中时我们3个人关系就已经很好,而心连心项目的留学过程更让我们3个人拥有了可相互分享的梦想与体验”
用标准日语诺诺而言的宋同学让我感觉到了她真实、诚恳的品格。
武汉的好朋友“3少女”前往日本
在心连心项目中,“3少女”分别前往3个不同的地区留学,宋同学为静冈、樊同学为岩手县盛冈、荘同学则是东京近郊。而3人同时开通了同一家手机公司的服务,经常利用该公司的免费通话时间服务电话聊天。
“我们经常通过Skype聊天,几乎每晚都会相互通话”
有时会相互交流当天的经历,也会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尤其是“最初的3个月我一直不太习惯日本的生活”,宋同学说道。那时,相同境遇的3人有了共同的话题,性格相知的朋友无疑对相互都是一种鼓舞。
幸运的是,在留学的学校宋同学没有遇到较大的阻碍,还在加入的网球部交到日本的好朋友。期间宋同学不但参加过比赛,还和队员们一起吃午饭、为前辈呐喊加油,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此外,宋同学还遇到了很好的寄宿家庭。即使是回国后,每逢过年都还会互赠礼物,在东京实习时,她还特地赶去静冈拜访过住家,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宋同学去年还和中国的父母一同拜访了寄宿家庭。
当自己难过时来自朋友的鼓励电话
说到这个话题时,门铃响了。
“下午好~”,一声貌似日本人口吻的日语问候来自宋同学的“人生知己”之一的樊同学。她也在东京工作了近半年时间。因家住宋同学家附近,所以一起加入了本次采访。
另一位荘同学在东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不巧的是,因要准备考研,所以这天未能一起到场。
我立即向正坐在矮脚饭桌前的樊同学询问了她们3位在心连心项目中的交流情况,她说道,“最初是我最难适应······”。樊同学留学的学校原本是一所男子高中,由于女生较少,所以留学时那里的同学早已组成了自己的小集体,因而中途来的宋同学很难融入。
尽管如此,“两个人还是相互无话不谈,每天都要聊到手机免费通话结束时间,晚上9点。”,樊同学愉快地说道。受到她们的鼓励,通过部活动及换班等契机,樊同学逐渐开始感受到了留学生活的快乐。
正是那时,宋同学和樊同学说“开始关注起时尚”,于是我问道,“是开始谈恋爱了吗?”,宋同学吞吞吐吐地说“呵呵”。正说着,樊同学突然插话道:“她是‘花痴’!”,于是我们逐渐进入到了“女生话题”中。
“远距离”孕育的友情
报考大学时,3人选择了不同的升学之路,宋同学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樊同学报考早稻田大学、荘同学则报考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但3人的关系却从未疏远。
“虽然我和东京的小樊很难见面,但有时会通过SNS的视频聊天功能,3人都穿着睡衣一起聊天。然后每年会在春节期间安排一次在故乡武汉的3人见面会,这已经成为了惯例”,宋同学说道。
3人在那一天会一整天在一起游玩、一起吃饭、或在某人的家里聚会,将前一年的经历都一股脑儿地说出来。
那3人之间有没有姐妹之分呢?询问这个话题时,宋同学说道:“以前没有,不过现在小樊成了姐姐”。
“她很有主见,会帮我分析问题”。
宋同学在大学3年级举办的一次活动中,得到了樊同学的暗中帮助。那就是宋同学作为日语系学生会的会长全面操办的“文化节”。
当时,北京外大日语学科没有举办过大型活动。宋同学计划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活动,于是与北京其他大学的日语学科共同策划一场融合摄影比赛、红白歌会大赛、文化广场3大主题为一体的“文化节”,同时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举办了这次中日交流活动。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3人的中日交流活动体验
“当时各团队陆续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必须在时间相当紧迫的情况下帮他们解决问题”,宋同学回忆道。
樊同学说:“小宋在大家面前是会长,会始终面带微笑”。思路清晰的宋同学没有将工作分配给他人,而是全部一手包揽。同时,站在活动负责人的立场上,宋同学也不方便与同一所大学的朋友交流所发生的问题和烦恼等话题。
于是,樊同学和荘同学便成为她的发泄之处,更成为她最大的动力源泉。
樊同学开玩笑似的说:“那时我经常打电话确认小宋是否遇到难题”。其实,樊同学本身在早稻田大学就读时曾有过一段组建一个名叫“日中学生交流联盟”的学生团体的相关经验。同时,在这个联盟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大型企业共同举办的一个名叫“RLead Asia”的活动中负责了日中协调工作。
“我从如何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入手,对企划案进行了筛选”,樊同学说道。她与宋同学虽然存在国家与立场的不同,但在交流活动的推动难度上共享了经验。
此外,荘同学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在读期间也曾有过担任“班长”的经验,大学3年级时又在日语学科内的党组织高层担任过学科的协调职务。用宋同学和樊同学的话说,荘同学是个“可爱”的老实人。
据说,由于荘同学与宋同学同住北京,所以两个人可以经常见面,在宋同学的文化节当天荘同学还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同学一起前去观看。
“如果没有她们两个,我真不知道会怎样”
樊同学看着认真说话的宋同学笑着说:“怎么又说这种话呢!”。
3姐妹计划未来一起创业
据说,并不是只有宋同学一个人一直得到其他两人的鼓励。其实,对于东京的樊同学而言,在北京拼搏的宋同学她们的存在也是一种刺激和动力。
在日后对荘同学的电话采访中她说道:“其实我才是真正接受过她们的帮助的”。荘同学也是日语学科的负责人之一,曾经全权操办了学科最大的活动、红白歌会大赛。
“原本计划4人一起操办,但另外两人因为交流项目去了日本,所以只剩下了我和另外一位同学”
活动利用校内最大的会场举办,当天聚集了200~300人。由于人手不足,对能否顺利举办小荘非常缺乏信心。那时给予她鼓励的便是宋同学。
“活动当天小宋还和朋友一起过来为她加油,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荘同学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3人分别忙碌于交流活动时,也正是日中关系恶化的时期。当时的状况下,这无疑会对能否成功举办日本相关活动带来影响。
就这样,通过大学时代的体验而共同成长的3人,现在已经在东京迈出了人生的第二步,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想要报考东大研究生院的荘同学抱有一个成为日中相关的新闻记者的梦想。宋同学和樊同学则应该会继续忙碌于工作,但是她们说,“希望未来可以一起创业”。
心连心项目将她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活孕育了“3姐妹”的真挚友情,期待着有一天她们能够携手同行、成长壮大。
【采访结束】
貌似不同却又相像、貌似相像却又各具个性。这就是她们3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用她们各自的话说,宋同学是“时尚、喜欢打游戏”、樊同学是“开朗活泼、喜欢卡拉OK”、而荘同学则是“人品好、文才少女”。虽然性格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要说有哪些相似之处的话,那可能就是她们对自己所做之事的强烈的责任感吧。
(采访/文:田中奈美 采访日期:2016年1月24日)
☆高中留学时代的日记(2009年9月~2010年7月)
宋礼农同学 https://xinlianxin.jpf.go.jp/diary/index/user:fs0910
樊雪妮同学 https://xinlianxin.jpf.go.jp/diary/index/user:fs0912
荘思齐同学 https://xinlianxin.jpf.go.jp/diary/index/page:1/user:fs0920
☆心连心项目毕业后的采访稿
宋礼农同学 毕业生来信(2013年7月刊登)
https://xinlianxin.jpf.go.jp/chinese/letter/view/11.html
樊雪妮同学 毕业生访谈vol.27(2014年12月采访)
https://xinlianxin.jpf.go.jp/zh/network/interview/027zh/
荘思齐同学 毕业生访谈vol.18(2013年12月采访)
https://xinlianxin.jpf.go.jp/zh/network/interview/018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