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访谈
Interview 采访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参加者询问交流会的感受
[线上交流会]曾通过“邀请中国高中生长期访日事业”来到日本留学,后成为祖国母校日语教师的毕业生眼中的交流三大关键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福冈市立福冈西陵高等学校之间的线上交流会,采取了由西陵高中请来的校外讲师介绍SDGs相关内容,然后由两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的形式。活动共有5场,双方学生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食物、科技、文化艺术、贫困/和平这5项主题进行了学习。
实际上,负责此次交流会的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王珏老师就毕业于该校日语班,王老师还曾经作为“心连心:邀请中国高中生长期访日事业”的第6期生到埼玉县立蕨高等学校留学过1年时间。回国后,她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并在大学就读期间前往京都大学留学;2020年,她回到母校当上了一名日语教师。
此次我请王老师讲述了她对本次交流会的感想以及对今后的国际交流和互相理解的看法,并介绍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中国比较鲜为人知的SDGs给学生们带来的冲击
——首先,中国的学生们对线上交流有何反响?
王老师 其实SDGs在中国一直都比较冷门,相关新闻也很少,所以,第一堂课时我们先请讲师介绍了何为SGDs。
为了让学生们接受这一新颖的概念,我想了很多办法。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第一次听,所以向讲师请教了有关SDGs的制定时间和制定背景等众多问题。
此次参加线上交流会的汉语班学生中,也有通过离岛留学制度来到我校的学生。
对于学生们来说,最受震撼的一点在于,SDGs是在联合国峰会上通过审议表决的,需要各国分别实施,但这并非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与整个社会乃至自身都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一说到政治,大家都觉得是由国家领导人进行决策,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改变,但SDGs的“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这一理念则让大家知道了要在培养全球化视角的同时从身边做起,这对学生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例如,当大家在第一堂气候变化讲座中得知牛打嗝也是全球变暖的一大原因后,马上就有学生表示“今后去食堂吃饭时会尽量吃鸡肉”。
而且,以前下课后都是我负责关灯,而现在同学们也开始积极关灯了;大家还说,夏天时会把教室里的空调温度设得稍微高一些,尽量忍耐,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大家对环境关注度的大大提高。
——听说讲座用的是日语,中国同学们都能听懂吗?
王老师 应该有6成学生听懂了90%左右。这让我也很是吃惊。我自己在听课时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结果问到学生们时,大家基本上都听懂了。
其中也有日语不太好的理科学生,但他们都通过询问其他同学等进行了理解。
——参加交流会的学生们都是日语学科的学生吗?
王老师 是的,13名成员都是日语班的学生。主要是高一和高二,也有几名是高三学生。我们学校是从初一开始学习日语,高三的所有保送学生都通过了N1(日语能力测试1级),其他年级则有的通过了N2,有的通过了N3。
这次交流活动中,每一场大家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为了让大家更有效地学习而布置了很多作业。学生们一开始都大力反对,说平时的学习就够辛苦了,没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不过经过我的努力劝说,大家还是同意了(笑)。
——大家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王老师 我让大家从讲座的5项主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入调查,然后用日语整理成报告。即使语法不是百分百正确也不要紧,但是我很希望大家能够用日语来写出文章。
然后我对大家的报告进行了一些删改,并让大家在课上进行发表。关于报告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等,负责发表的学生或是准备幻灯片资料,或是提前写到黑板上,想了各种办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我觉得像这样把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绝对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有些日语不太好的学生开始都担心在交流时听不懂,但是自己撰写文章并进行发言后,不仅日语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害怕用日语交流了。
通过交流发现与日本之间的关联
——您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交流学习到哪些内容呢?
王老师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希望大家从交流中发现与日本之间的关联。日语学科有很多学生都喜欢日本的动漫或文学作品,对日语非常感兴趣,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想想自己将来报考大学或者工作以后的事情,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与日语之间的关联。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是一样,我们都是在12岁时选择了就读有日语学科的学校,这一决定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后大家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此次线上交流会,从各个方面发现自己与日本之间的关联,比如说因为想要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所以要好好学习物理等等。
——交流会是否给您的这一希望带来了眉目?
王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大家今后的人生规划,但我听说理科的男生们对于因为战乱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可以通过虹膜识别来进行难民登记,由此在避难地进行无现金购物等技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们以前都觉得科学技术的用途是促进经济发展,但此次交流则让他们发现,科学技术还能救助生命,这也大大拓宽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
此外,还有学生表示从一些细节中感受到了不同的世界。举例来说,当大家聊到睡眠不足这一话题时,中国学生说睡眠不足是因为回家后也要熬夜复习或者做作业,而日本学生则是因为回到家就彻底放松,然后玩手机玩到深夜,这让中国学生发出了“没想到还有如此幸福的睡眠不足”的感叹。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日语水平都非常高,学校平时是如何开展教育的呢?
王老师 我校的日语教育开始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24个年头了。其实我们学校在2009年开始采用旨在培养学生们的探索心和沟通能力的“四环节”独家教育模式。包括日语学科在内,所有学科都引进了这种模式。
例如,当在物理课上学习力学知识时,老师会提出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相关问题。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思考这些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发表,老师和其他同学则会对此做出评论。最后,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我评估能力。
日语学科就是主要采用这一模式并以日语上课。我上初中时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学习的日语。当时大家都很怕在发言中讲错话,但是即使是讲错话,其他人在听的时候也会意识到原来会有这样的错误,或者会分析为什么会有错误等,而这些都能给自己带来成长。
——王老师作为心连心的第6期生来到日本留学,也差不多就是那个时期吧?
王老师 是啊,正是我上初三的时候。原本我没打算去日本留学,但是好朋友报了名,我觉得跟朋友一起去日本待一年也不错,于是就怀着这样比较单纯的想法报了名。
——高中的留学生活给王老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王老师 影响很多,首先第一项就是填报高考志愿。我以前是想要报考理科院系,但是出于进一步了解日本并继续学习日语的想法,我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二项就是工作。其实,我在任教一年半时拿到了全国日语教师大赛第二名。其他获奖的老师都已经有10多年执教经验,所以我自己也是非常惊喜。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在高中时曾经到日本留学并亲身体验过日本社会和文化,而且我从留学时便开始参加日语演讲大赛等,所以心态上也很是放松。
再就是在生活方面的影响也很大。我在日本时的寄宿家庭的妈妈会教我做日本料理或点心,大大提高了我的“女子力”(笑)。
还有一点或许现在说起来有点儿遥远,但是我觉得等我将来结婚生子以后,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很多中国家庭的父母都会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而在所有问题上帮孩子做决定。我家也是这样,我上初中时所有事情都是我父母决定的,自己什么都不用想。这种现象在中国真的非常普遍,谁都不觉得有问题。
但是,在日本,从制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再到旅行安排,所有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决定。一开始我真的非常迷茫,但是在日本生活了一年以后,我发现要想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就必须信任并尊重孩子们。孩子们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只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父母也就不用再为了担心无法给孩子选择最好的道路而感到焦虑。
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真诚努力
——您为什么会想要当日语教师呢?
王老师 我参加心连心事业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是后来我去京都大学留学了一年,那时大家教了我很多关于日本的事情,我发现像这样教别人知识也很不错,而且,我回国后曾经当过日语家教,这也是我想要当日语老师的一大契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我高中留学时通过志愿者活动认识的一个朋友所说过的话。当时这位朋友对我照顾有加,我很想进行回报,但对方却告诉我:“不用回报我,等你长大后记得再帮助别人就好。”这句话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您希望学生们如何看待国际交流和互相理解?
王老师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充满自信地参加交流。这一点真的最为关键。我说的自信包括对自己本人的自信,也包括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自信。不过,虽说是要对本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但也不是说中国就什么都好,或者日本什么都好。
只有认真学习并充分了解本国的文化才能产生自信。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应该就可以更加客观地展开思考吧。
我的第二点希望是,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话,不要回避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如果无视或回避差异,那就永远无法理解。而且即使觉得对方不对,也要尊重对方并认真倾听和交流,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第三点就是交流要有的放矢。但是,这不是说只要回答问题就好,而是要在交流前,提前想好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王老师今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呢?
王老师 我非常喜欢跟学生们待在一起。我只要一走进教室,不管有多少烦恼或者工作有多么辛苦都会抛掷脑后,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跟大家一起学习时,我觉得非常快乐。
以前我都是想着自己该怎么学习,现在我会开始思考如何向学生们传达我的想法。
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那么即使是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也会非常有限。我希望自己能够多多学习,不过因为现在工作非常忙,所以经常产生学习和工作难以兼顾的苦恼。
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度过无悔的教师生涯。工作中或许总会遇到懊悔之事,也会遇到失败,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会永远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真诚努力。
采访、撰稿:田中奈美 采访日: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