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参与者访谈 采访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参加者询问交流会的感受
Vol.77 参加过大学生交流事业的三位嘉宾的座谈会——前篇——
“当时的挑战造就了如今的自己”

日前,3位曾经参加过大学生交流事业的嘉宾汇集一堂,从各自的角度分别回顾了当时的体验,并讲述了交流事业给自己的影响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意义。
简介
南有纱
2017年参加大学生交流事业。在杭州中日交流之窗与当地学生一同实施了活动。目前已经工作6年。从事着组织人才开发和组织开发支援服务销售业务。
仁平信孝
2021年参加大学生交流事业。与长沙中日交流之窗大学生进行了线上交流。后于2023年作为中日交流之窗活动协助员,与哈尔滨交流之窗实施了交流。同年作为日本学生协调员参加了中国中日交流之窗学生代表访日进修。2023年时,曾前往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留学一年。目前为大四学生。
陈妍宇
曾经为成都中日交流之窗成员。2017年,与前来造访的日本学生一同实施了大学生交流事业。目前在日本某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工作。

参加大学生交流事业期间的难忘回忆
――请三位介绍一下自己参加大学生交流事业的理由。
南:我是因为在大二时受到了同大学的朋友的邀请。我曾经因为大学特别课程去过尼泊尔,而这位朋友是我当时的舍友。虽然我那时并没有特别关注中国,但可以通过公费项目出国这点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便决定参加。
仁平:我参加大学生交流事业是在大一冬天到春天期间。当时中文是我选修的第二外语,同课程的同学邀请了我。我心想不仅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中文,而且上了大学就该积极挑战些什么,于是就报了名。但遗憾的是,因为赶上新冠疫情,我们没能前往当地,只能实施线上活动,不过交流过程还是非常愉快。
――大学停课期间也实施了线上活动吧。
仁平:那时我在大学还没交到朋友,反倒是先认识了好多中国学生朋友呢(笑)。
――陈女士当时是以日方学生的接待者身份参加活动的吧。
陈:是的。我在中国上大学时念的是日语系,所以日语不错,就去了成都中日交流之窗。当时有师兄姐在那里担任志愿者,我也就自然而然参加了活动。中日交流之窗有很多与日本有关的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学生交流事业,我一听“有日本学生要来!”就直接报了名。
――南女士和陈女士在实施邀请客人到场参加的现场活动时,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南:当时我们要在抵达第5天举行正式活动,所以准备时间非常紧张。虽然双方已经提前在线进行了讨论,但也出现了很多资讯分歧,最后中日交流之窗的学生们来我们酒店一起进行了准备,这让我非常难忘。在这样匆忙的安排中,最后活动圆满成功时,我感到我们此前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内心无比充实。
陈:我也曾经为了准备工作或讨论而忙到深夜12点、1点,对此记忆犹新。而且活动前夕还临时决定表演舞台剧,这个计划外的安排让大家一片哗然。虽然我提前准备了剧本,但因为有很多中国人不会讲日语,也有很多日本学生不会讲中文,所以我很是紧张。不过大家都拼命记着台词并进行了表演,观众们也是好评有加,让我很有成就感。

――仁平同学后来也参加过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其他事业,对此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仁平:我最难忘的是2023年作为学生协调员参加的中国中日交流之窗学生代表访日进修活动。当时我负责给来日本的中日交流之窗的同学们介绍日本的名胜古迹,那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跟中国学生同进同出。当面交流可以让人与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变得亲密,这让我体会到了现场活动与线上活动的区别。
交流活动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交流事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南:我已经工作第六年了,目前从事组织人才开发和组织开发服务的销售业务,而我之所以对人与组织的活动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大学生交流事业。在一个星期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发动很多人一起完成一个项目,这就是项目管理吧。
我现在怀着希望每个人都能各显所长的想法,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大学生交流事业就是让我加深这一想法的原因之一。刚考上大学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但是大学生交流事业让我意识到,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和范畴可以为让不同人大放光彩的社会做出贡献。

陈:我现在在日本的证券公司从事金融相关工作,但我以前真是完全没想过念日语系的我会进入金融界。正是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参加成都中日交流之窗的活动后来到日本进行交换留学,并拜访过几家日本企业,才促使我来日本攻读经营学研究生课程,并有了如今的我。
开始想在日本工作,也是源自当时跟日本学生一起组织活动的经历。我也参加过其他几次中日交流活动,养成了只要行动起来就能做到的自信,这也是我在海外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
――仁平同学,已经参加工作的两位的介绍对你是否有什么帮助?
仁平:我真心觉得两位太厉害了。我因为去中国留学了一年,所以会在明年春天大学毕业,但之后的路线尚未想好。虽然还不知道自己的日中交流和留学经验在将来会发挥哪些用场,但我希望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
采访、撰稿:大岛七七三 采访日:2025年2月11日